當企業計劃建成一個新的項目,在整個過程中,需要辦理哪些環保手續?小編為您提供一份詳細的參考指南
一、項目運行前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即環評,是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預見性評定。根據對項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等的監測,對項目所用原材料、可能產生的廢棄物、項目的環保設施的設計的評價,從而評估項目建成對環境的影響。
環評,其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在建設前辦理該手續。這就要求我們,在有建廠(也稱建設項目)計劃伊始,就應把環評相關工作提到日程上來,作為第一優先級的工作之一。因為從法律法規上講,環評未獲得批復前,企業不得開工建設,生產設備不得進廠安裝。
分類: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登記表(環評名錄)
環評報告對企業很重要,環評通過環保局評審、批復后,后續日常生產、環保管理中還要用到。
企業新建項目在試運行階段,可能會產生實際的排污行為。根據相關法律要求,企業必須持證排污,不得無證排污。因此,企業在投入運行并產生實際的排污行為之前,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
申領流程:平臺注冊→填寫排污許可申請材料→申請前信息公開→核發部門審查、受理→審核申請資料→審核通過生成排污許可證正本和副本
企業在申請排污許可證的時候,竣工驗收報告并不是前置條件,但是需要提交環評報告的批復文件。
環境風險應急預案是投入前需進行備案的。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是指企業為了在應對各類事故、自然災害時,采取緊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減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廠界外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介質,而預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應急預案主要由應急預案、編制說明、風險評估、資源調查、專項預案等組成。
風險等級有三種:一般風險、較大風險、重大風險
編制環評報告的項目竣工后,企業應當按照國家、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自主驗收,企業可以自行或委托有能力的技術機構編制驗收報告,并登錄全國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信息平臺填報驗收信息。
以上相關手續辦理順序:環評編制→取得環評批復(或完成登記表備案)→申請排污許可證→編制環境風險應急預案→試運行→開展竣工環保驗收→完成自主驗收→正式投產。
備注:試運行不是必經階段,企業認為環保設施運行正常,可以直接自主進行環??⒐を炇铡?/p>
三、項目運營期
項目投產后,企業應當按照排污許可證的規定,登錄“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定期提交執行報告、開展自行監測、做好臺賬記錄、及時辦理證件變更和延續。
包括不限于:
-
危廢鑒別?
-
土壤地下水自行監測
-
VOC減排“一企一策”
-
廠內無組織監測等
四、終止生產經營
企業不得擅自拆除、閑置防治污染設施。確需拆除、閑置的,應當提前十五日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書面申請,經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準后方可拆除、閑置。
重點單位終止生產經營活動前,應當參照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有關規定,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環境初步調查,編制調查報告,及時上傳“全國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信息系統”。
風險評估
場地風險評估,主要是指健康風險評估,是估算地塊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方法體系,從而合理確定修復目標,其評估程序如圖。
風險評估最后需要確定土壤和地下水中哪些污染物的致癌風險和危害指數超過人體可接受水平,確定風險控制值,進而確定修復目標。
場地調查和風險評估,是為了最后形成較為科學、有效的場地修復方案,提高場地修復成效。
采取物理、化學或生物的方法固定、轉移、吸收、降解或轉化場地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轉化為無害物質的過程。